“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十年,是全面依法治国思想领航、举旗定向的十年,是谋篇布局、立柱架梁的十年,是踔厉奋发、成就辉煌的十年。”在中共中央宣传部7月28日举行的“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司法部部长唐一军有关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取得的历史性成就的发布,掷地有声,振奋人心。
在谈及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之所以能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时,唐一军表示,根本在于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党中央核心、全党核心掌舵领航,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科学指引。“新征程上,我们将接续奋斗、砥砺前行,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有力的法治保障。”
最重要的标志性成果是形成了习近平法治思想
十年来,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指导地位全面确立;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更加坚强有力;全面依法治国实践取得重大进展;法治保障服务改革发展成效显着;法治工作队伍建设水平不断提升……
唐一军强调,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定位法治、布局法治、厉行法治,推动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其中最重要的标志性成果就是“形成了习近平法治思想”。
唐一军指出,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同法治中国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相结合,在继承发展的基础上进行了全面、系统、深刻的理论创造和实践创新,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原创性、集成性、标志性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发展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作出重大原创性、历史性贡献,为深入推进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提出并系统论述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之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唯一正确道路等根本性问题,推动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始终沿着正确方向砥砺奋进。
——提出并系统论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法治为了人民、依靠人民等重大问题,顺应人民群众的法治新需求、新期待,持续解决法治领域突出问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提出并系统论述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领域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重要作用等战略性问题,将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并付诸伟大实践。
——提出并系统论述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总抓手、首要任务、工作布局、重点任务等全局性问题,擘画了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总蓝图、路线图和施工图。
——提出并系统论述建设一支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法治工作队伍、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等关键性问题,保障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行稳致远。
——提出并系统论述统筹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加快涉外法治工作战略布局等重大问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维护我国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
“一规划两纲要”的贯彻实施进展顺利
在全面依法治国的伟大历史进程中,“一规划两纲要”的制定发布,无疑是浓墨重彩的一笔。
过去两年里,《法治中国建设规划(2020-2025年)》《法治社会建设实施纲要(2020-2025年)》《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先后印发实施。其意义之重大,用唐一军的话来说,“标志着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总体格局基本形成,良法善治的法治中国建设开启了新的征程”。
为推动“一规划两纲要”落地实施,2021年2月和9月,中央依法治国委分别印发了“一规划两纲要”的三份重要举措分工方案;中央依法治国办推动将各项重要任务举措进行分解,落实到有关年度工作计划和重要任务中,制定出台了市县法治政府建设示范指标体系、法治社会建设指标体系、关于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市县法治建设的意见等重要配套文件和举措。
唐一军指出,目前,“一规划两纲要”的贯彻实施工作正在有力有效地扎实推进,进展顺利。
尤其是对于作为全面依法治国重点任务和主体工程的法治政府建设,中央依法治国办会同有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重要举措:推动完善依法行政制度体系,十年来经审查共推动制定修改420余件次行政法规,废止59件;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着力打造市场化、国际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持续开展“减证便民”,推动各地区各部门清理证明事项2.1万多项;全面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市场监管、生态环境、农业、文化市场、交通运输等领域综合执法改革基本完成;加强行政复议监督,十年来各级行政复议机构共办理行政复议案件190余万件,案件纠错率达13.6%;部署开展两批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活动,各地区各部门全面建设法治政府的氛围越来越浓厚;部署开展关于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的督察工作,这项工作基本实现了省级层面全覆盖。
在法治社会建设方面,顺利完成“七五”普法,全面启动“八五”普法,公民法治素养不断提升。一个有力的例证是,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全国社会心态调查综合分析报告显示:当自己或家人遇到不公平事情时,选择“通过法律渠道解决”的居第一位,显然,公民对法治的认同感得到了明显提升。
据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办公室组成人员、司法部副部长熊选国介绍,为推进“八五”普法深入实施,司法部将重点抓好三方面工作:一是突出学习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把学习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八五”普法主题主线,纳入“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清单。加强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通俗化阐释,利用各地组建的“八五”普法讲师团,发挥73个全国法治宣传教育基地和遍布基层乡村(社区)的普法阵地作用,常态化地进行学习宣传,推动习近平法治思想入脑入心、走深走实。二是突出加强领导干部和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制定领导干部应知应会法律法规清单制度。会同相关部门继续把法治教育纳入干部教育培训总体规划,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纳入中考、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范围。三是突出公民法治素养提升。抓好浙江省等8个地方公民法治素养提升行动试点,研究起草公民法治素养测评指标。持续加强对公民权利义务观念、公共意识、依法维权意识的培养,推动法治成为社会共识和基本准则。
“在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将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积极借鉴人类法治文明有益成果,扎根中国文化、立足中国国情、解决中国问题,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熊选国说。
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社会主义法治的温暖和方便
曾经的法治痼疾,在这十年也获得了常治长效,一切,都是“以人民为中心”,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社会主义法治的温暖和方便。
打官司难是过去老百姓反映强烈的一个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民法院实行立案登记制改革,长期困扰群众的“立案难”问题已经成为了历史。为了让老百姓解决纠纷更便捷、更普惠,成本更低廉,选择更多元,人民法院建成“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在国际上独树一帜,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司法为民之路。
据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二级大法官高憬宏介绍,我国已建成世界上联动资源最多的矛盾纠纷解决机制。多样化的解纷渠道,既及时实现正义,又解开群众心结。全面实现跨域立案服务改革,异地服务网点超过1.3万个,立案就近可办、全国通办,司法服务实现“零距离”。
以检察听证的方式办理疑难复杂案件,让人民广泛地参与社会治理,这一人民检察院的新举措,也在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的操心事、忧心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二级大检察官陈国庆说,检察机关在办理各类案件过程中,坚持“应听证尽听证”原则。2020年以来,检察机关累计对21.6万余件案件组织召开了听证会,更好地实现司法为民的宗旨。2021年,全国检察机关听证案件防范和化解矛盾纠纷率达到了95.6%,许多长年没有解决的案件得以顺利办结。
立法的“为民”导向也尤其明显。以卫生健康立法为例,“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民小康,健康是人民群众的共同追求,法治是推进卫生健康事业的有力保障”,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法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许安标说,十年来,国家积极推进卫生健康立法,强化公共卫生法治保障。制定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修改药品管理法、制定疫苗管理法,“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完善药品审评审批、储备供应制度,强化疫苗研制、生产、流通、预防接种等全过程监管。
与人民群众关系密切的市场监管执法对于“执法为民”更是深有体会。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国家反垄断局局长甘霖介绍,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落实“四个最严”要求,开展校园食品、农村食品整治和餐饮质量提升行动,办案效能5年增长60%,保障“舌尖上的安全”。聚焦群众身边“关键小事”,持续开展民生领域铁拳行动,严厉打击“神医神药”虚假广告等16类违法行为。专项整治“保健”市场乱象和养老诈骗,守护老年人的“钱袋子”。
展望全面依法治国的未来,唐一军说:“我们坚信,在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科学指引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将越走越宽广。”
信息来源:司法部官网
责任编辑:张楠
附件下载: